教育教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 办学依据 >> 正文

山西农业大学关于加快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实施要点

 

中共山西农业大学委员会文

 

 

 

农大党字〔2019〕37号

 

中共山西农业大学委员会

 西        

关于印发《山西农业大学关于加快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实施要点》的通知

党委各部、委、处、室,各基层党委,工会,团

行政各院、部、处、室,各教辅单位,附

《山西农业大学关于加快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实施要点》已经2019年5月31日校党委常委(扩大)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共山西农业大学委员会

 西        

2019年6月19日

山西农业大学党委办公室               2019年6月19日印制

                                             共印35份


山西农业大学

关于加快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实施要点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全省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山西省教育厅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实施意见》,结合我校实际,提出如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按照“注重质量、优化结构、深化改革、提升内涵、完善机制、特色发展”的工作思路,践行“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强本科教育基础建设,强化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激励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引导学生刻苦读书学习,培养引领和支撑山西现代农业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三农”情怀,富有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为国家和山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一流的人才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立德树人,把立德树人内化到一流本科教育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坚持学生中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既注重“教得好”,更注重“学得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坚持重点突破,统筹集聚学校办学优势特色和优质教育资源,形成全局性改革成果,整体推进本科教育水平提升。

(三)建设目标

经过5年的努力,全员树立四个回归教育理念,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学科专业结构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初步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建设12个国家(省)级一流本科专业,4-6个省级优势(特色)专业群;建设50门线上线下精品资源共享课,课堂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学生学习成效和教师育人能力不断增强,建设成为立德树人的标杆学校。建校120年时,本科教育整体实现跨越式发展形成特色鲜明、全国知名的高水平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二、主要内容

(一)坚持立德树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将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环节,建立健全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持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和学生学习“获得感”。加快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全覆盖,积极探索专业思政的新内涵、新形式。构建“思政课+课程思政+专业思政”的思政教育大格局,使各类课程、资源、力量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有效链接专业课、通识课与思政理论课,将思想政治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等元素以多种形式纳入不同课程,融入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工作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党委教师工作部要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全面负责师德师风建设,健全师德师风考核制度,加强师德师风考核结果的运用,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持续实施“人才优先、人才强校”战略,坚持以人才培养需求为导向,突出教学一线需求,优先满足本科教育教学需要,配齐配强师资。加快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通过举办各类研修班、培训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促进教师职业发展,培养一批“名师”,加强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在职研修,完善访问学者制度;完善教师教学工作考核办法,将考核结果与教师职称晋升、聘期考核、评奖评优挂钩,实行一票否决;严格落实教授、副教授全员为本科生授课制度,加大对教学业绩突出教师的奖励力度,引导教师加大教学投入。鼓励教师探索个性化教学模式,打造一批符合学校特色的“金课”,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和育人风格

(三)坚持内涵发展,全面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制定好新一轮专业发展与建设规划,做好专业建设的顶层设计,明确专业发展方向。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互动,“招生—培养—就业”联动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对招生、就业质量不高,办学条件较差,与学校办学定位不一致的专业实行减招、间招、甚至停招,增设学校重点发展方向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急需的专业。创新培养模式,实行大类招生分类培养的培养模式改革,加强本硕统筹、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坚持完善主辅修制、转专业制,增加校企联合等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对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及有关专业认证标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设置、完善教学体系、改善专业基础条件、规范课程大纲、做好课程对专业毕业要求的支撑度分析,推动传统专业升级,力争在“新农科”“新工科”建设中实现突破。实施“一流专业建设”和“特色专业(群)建设”计划,建设12个省级一流专业,其中不少于50%的专业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4-6个左右特色专业(群),打造专业建设新高地,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四)强化实践育人,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加强实践教学顶层设计,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的课时比重,特别是农学、工学专业实践教学学分不低于国家规定标准,构建多层次、多模块,贯穿全程的实践教学体系。科学设岗定编,保障实践教学队伍稳定。建立教师科研项目和课题向一流本科教育优质资源转化的机制,制订相关激励办法,鼓励教师将科研项目分解为适合本科生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课程设计项目和毕业论文(设计)项目,倡导教学与科研良性互动,支持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切实加大对国家级重大创新创业竞赛获奖项目的奖励力度。加大本科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优先补充本科实验仪器设备,补齐短板;推动实验教学资源共享,提升本科实验条件水平。建立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统一运行的管理机制,加强与地方、行业、企业的联系,建设一批稳定的高水平校外实习基地。

(五)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制定并严格执行课程质量标准,不断挤掉对毕业要求支撑度低的专业课和水平低、成绩虚高、学生评价不好的通识课等“水课”,建设一批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金课”。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方式方法变革,鼓励项目式、案例式等研究性教学,探索实施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通过大班、中班和小班、长课和短课有机结合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实现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转变,切实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升课堂教学的挑战度。逐步推进在线开放课程与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建设,实现线上线下互联互通,发挥其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共享方面的重大作用。积极参与山西在线开放课程共享联盟,完善合作机制和学分认定办法。加快建设适应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的平台,建设一批支持实体课堂和在线课堂融合的智慧教室和研讨教室,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动“智慧校园”建设,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实施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计划,建设50门左右线上线下精品开放课程,力争2-3门国家立项,20-25门省级立项。

(六)坚持学生中心,不断加强学风建设

持续推进优良学风建设,加强学生诚信教育,严格学业管理,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心无旁骛抓学习。聚焦学生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出问题,参与讨论,积极探索,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要精心设计具有研究性、探索性、拓展性的课外作业,增加学习挑战性,传导学习压力,推动学习革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刻苦学习、深度学习。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健全能力与知识考核并重的多元化学业考核评价体系,综合应用笔试、口试、非标准答案考试等多种形式,全面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以考辅教、以考促学。加强对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开题、答辩等环节的全过程管理,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优化设置各类奖学金评选制度和表彰工作,发挥评奖评优的激励作用。通过逐步推行本科生导师制,构建系统的学生成长与学业指导体系,不断完善学业预警与帮扶制度,帮扶学业困难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寻求自身价值的最大实现。

(七)拓宽合作办学渠道,提高本科教育国际化水平

积极拓展对外合作办学,鼓励多形式、多层次的国际教育计划项目。积极争取国家、省级部门支持,争取国外留学生奖学金,吸引更多国外学生来校留学。积极争取政策、强化本科生雅思、托福考试培训指导,设立相应项目资助,调动学生国外交流学习的积极性。大力挖掘我校的海外优秀校友资源,开展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研讨活动,活跃我校教师的教学思想,营造与国际教育接轨的校园氛围,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大力引进境外优秀专家来校授课或开展教学领域的交流活动,在重点学科优势专业优先引进境外优秀教材。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本科教育领导体制。学校党政系统负责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的推进实施,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确定目标任务,决定本科教育方针政策和重大事项,及时了解工作进展,确保达到预期成效。

(二)明确主体责任。学院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工作的实施主体,要结合工作实际及各学院或专业特点,不断推进本科教学质量提升。把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成效作为学院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强化支持保障。建立本科教学经费优先投入和逐年增长的长效机制,加强教学基本条件建设,加大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强化经费预算和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上一条:山西农业大学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

下一条:教育部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