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2800)
一、培养目标
贯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指导思想,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方针,培养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正确的政治立场,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的创新精神,高水平的专业素质,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政府机关、企业和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1.政治思想 要进一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学术正派,团结协作,品行端正,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努力奋斗的理想。
2.业务水平 要掌握农业工程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科领域研究中有新见解。较为熟练地掌握1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3.学术素养及能力 掌握本学科领域的试验设计方法、试验技术及数据处理手段;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踏实工作的能力;具备较强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洞察力和获取知识能力;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技术实验等实践能力;善于与人沟通与合作,遵守学术规范。
4.身心素质 身体健康,能吃苦耐劳,勤奋工作;具有能够承担本学科领域专业工作的良好身心素质。
二、主要研究方向
1.农业生物力学与物料机械特性 2.旱作农业机械化技术与装备
3.农业装备自动控制与检测技术 4.农业机械化管理与发展战略
5.雨水集蓄利用技术与工程 6.旱地水分高效利用技术与装备
7.设施农业工程技术与装备. 8.农业生物环境测控技术与装备
9.生物质能利用技术与装备 10.农业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11.精确农业与信息技术
三、学习年限和学分分配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由研究生本人申请,导师同意,相关领导批准,提前完成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习任务、经研究生院批准满足提前毕业条件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可提前毕业。提前毕业最多可提前一年毕业。因特殊原因需延长学习时间者,经批准最长可延期1年毕业。学分最低要求为30分。
四、培养方式
研究生培养方式应灵活多样,应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主导作用,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发挥学术群体作用的培养机制。应强调在培养过程中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的教学方式,可规定研究生参加必要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讨论班、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
五、课程体系及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见附表
六、必修环节设置
1.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在硕士入学后的第2个学期5月份前完成。以书面和讲述两种方式,就论文选题作报告,成绩以百分制登记。
研究生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应包括:课题来源和选题依据,对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阅读、分析和总结;研究方案,阐明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关键问题与创新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研究工作基础,说明具备的研究条件、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其可能的解决办法和措施;研究工作计划及时间安排。
学术型论文以学术研究为导向,论文选题一般侧重于基础理论和学术研究,注重科研能力的训练。内容可以是:创造性学术活动和较高水平科学研究工作,体现作者在本门学科上掌握扎实广博的理论知识等,更具有科学性、理论性,有着更深层的指导意义。
开题报告须有至少5名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者审定并签署意见。开题报告评审后,须填写《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表》,交培养单位归档。
2.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在硕士生入学后的第3学期11月份前完成,具体规定和要求按《山西农业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暂行规定》执行。
中期考核须5名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专家参加,就研究生政治思想及道德品质表现、业务考核等进行评审,对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提出指导性建议。
硕士生中期考核后,须填写《全日制硕士生中期考核综合评定表》,交培养单位学院归档。
3.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为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必修环节。
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鼓励研究生参加国内外本学科高水平学术会议是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之一。硕士研究生必须参加3次以上学术活动。学术活动在中期考核前完成。每次参加学术活动应有书面记录,做学术报告应有书面材料,并交导师签字认可。
硕士研究生在申请学位前要求以本人为第一作者在我校认定的核心期刊(中文核心、科技核心和CSSCI)上至少发表学术论文一篇;若导师为副教授,也可以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在一级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一篇。第一作者单位必须为山西农业大学,且公开发表内容为本人硕士学位论文相关内容。另外,硕士学位申请者提交的学术论文必须以指导教师为第一通讯作者,且第一通讯作者第一单位为山西农业大学。学术论文不包括增刊、会议论文、书评、通讯、会议综述等文章。
4.教学实践或社会实践
教学实践是培养研究生的必要环节,目的是锻炼硕士生对本科教学的初步能力。在第1~2学期由教研室(系)与导师商定安排。如试讲部分章节(不少于14~16学时),或实验课(不少于30学时),或教学实习(不少于10天)。实践结束后由学科组组织考核,写出评语,考核合格并达到教学要求,填写《山西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活动表》交培养学院备案。
硕士研究生可以利用假期或结合实际工作需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有关农业生产的调查研究工作,特别是应届本科毕业考取的和来自非农业院校的研究生,还应组织参加一定的生产实践,了解社会、国情、民情,了解生产实践对专业的需要,以提高研究生的认识和实际工作能力。对所参加的活动,要写出报告,作为考核的内容。整个学习期间参加社会实践时间一般不少于二周。
七、科学研究及课程设置
1.学位论文工作
硕士学位论文是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硕士生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应表明作者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新成果,反映作者在本学科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理论和较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硕士学位论文应是系统、完整的学术论文,应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硕士生学位论文工作量应不少于12个月。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独立完成,并实事求是地反映作者所完成的工作。论文内容应以研究生本人从事的实验、观测和调查的材料为主。导师要加强从开题到论文写作、答辩的全过程指导。论文的写作与装订,应按规定的统一格式进行,具体要求见研究生院《全日制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要求和排版要求》。
2.论文审阅
硕士学位论文完成后,经过导师和所在学科专家审定同意,经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检测通过后由专家进行审阅。专家要求由2名具有硕士生指导资格的相同或相近领域专家组成。论文评阅实行一票否决制。硕士生在收到审阅意见后,应及时与导师协商修改、补充、完善,确保论文质量。经过修改并达到相应质量标准后,由5名或7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专家组成的答辩委员会进行学位和毕业答辩。
要加强对在职人员和同等学力申请学位论文的管理,原则上送省外专家评阅。学术性硕士研究生随机抽取20%的学位论文进行匿名评审。
3.毕业与学位
完成学校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培养环节要求,并完成毕业论文的硕士研究生可申请毕业论文答辩,答辩通过者,准予毕业。答辩未通过者按照答辩委员会意见处理。
若同时完成本学科关于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其它基本要求,可以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并将学位论文答辩和毕业论文答辩合并进行。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经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通过、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做出授予学位的决定并通过公示期后,可授予硕士学位,并获得硕士学位证书。如研究生的硕士学位论文答辩未通过或不符合学位授予条件,但已通过毕业论文答辩,经学校批准后,可获得硕士毕业证书。
八、主要参考书目与期刊
1.农业工程学报[J].中国农业工程学会
2.农业机械学报[J].中国农业机械学会
3.机械工程学报[J].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4.机电一体化[J].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5.American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s[J].http://www.asae.org
6.CSAE Engineering for Agricultural, Food and Biological systems[J].http://csae-scgr.ca
7.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J].http://www.egr.msu.edu/age/
8.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 Biological Engineering[J].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和AOCABFE
9.工程力[J]学.中国力学学会
10.中国农机化学报[J].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11.Biosystems Engineering[J].Professor W. Day/Elsevier B.V.
12.Food and Bioprocess Technology[J].Springer
13.American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s[J]. Transactions of the ASABE.
14.American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s[J]. Applied Engineering in Agriculture.
15.Bioresource Technology[J].A. Pandey/Elsevier
16.水科学进展[J].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中国水利学会
17.土壤和水—物理原理和过程[M]. D.希勒尔
18.Journal of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J].ASCE
19.Irrigation Science[J].Springer
20.灌溉排水学报[J].中国水利学会、水利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及中国国家灌溉排水委员会
21.水土保持学报[J].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土壤学会
22.Plants and Microclimate: A Quantitative Approach to Environmental Plant Physiology[J].Hamlyn G. Jones
23.干旱地区农业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4.Water Relations of Plants and Soils[M].Paul J. Kramer
25.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J].ASCE
26.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J].Elsevier Science
27.Irrigation and Drainage[M].John Wiley and Sons
28.太阳能学报[J].中国太阳能学会
29.可再生能源[J].辽宁省能源研究所
30.中国沼气[J].中国沼气学会,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
31.Biomass & Bioenergy[M].C.P. Mitchell,R.P. Overend
32.农机化研究[J].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学会
33.Energ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M].Daniel.B Jones
34.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J].CSAE
35.Journal of Agriculture Engineering Research[J].Italian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sing
36.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J].爱思唯尔(Elsevier)公司
37.中国农业科学[J].中国农业科学院
38.仪器仪表学报[J].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39.国际农业生物工程学报[J].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
40.光谱学与光谱分析[J].中国光学学会
41.农业信息学[M].曹卫星
42.农业物联网导论[M].李道亮
43.数据采集与处理[M].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44.Bioresource Technology.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