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农业硕士是与该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主要为农业信息化、农业机械化、农业设施化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开发、应用、推广及管理,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交叉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领域包括农业信息技术、农业机械技术及智能装备、设施农业技术三个方向,培养要求如下:
1.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热爱三农、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积极为我国农业现代化、信息化、机械化和新农村建设与发展服务。
2.掌握农业信息技术或农业机械技术或农业设施技术等方向的坚实基础理论、系统化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技术传授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新型的农业技术研究、开发、应用、推广和管理理念,能够独立从事较高层次的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和新农村建设与发展工作。
3.掌握一门外国语,基本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4.恪守学术道德标准和学术规范;具有学术道德诚信,遵循学术伦理;具有科学、严谨的学术态度;坚守学术研究的社会责任。
二、学习方式及学习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的,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
三、培养方式
(一)采取课程学习、实践训练、论文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加强研究生的实践训练,促进实践与课程教学和学位论文工作的紧密结合,注重在实践中培养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实践训练不少于12个月。
(二)实行双导师制
鼓励实行校内、校外双导师制;校内、外导师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有高级技术职称。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一)课程设置
课程学习和实践教学实行学分制,教学内容要增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总学分数不少于28学分,课程学分不少于22学分,专业实践为6学分。
(二)培养环节
1.开题报告
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读期间,须阅读一定数量的必读书目和不少于50篇(外文文献不少于10篇)研究文献,文献综述以新型的农业技术研究、开发、应用、推广和管理为主要内容,强调与现代农业生产相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的应用。阅读后撰写文献综述报告,报告字数不少于6000字。综述内容包括本研究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应用前景。
开题报告主要介绍项目的技术路线,实施方案,预期成果和计划安排。开题报告应以文献综述报告为基础,要求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研究生在查阅文献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完成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研究生开题报告最迟在第二学期3月底完成。开题报告由本领域各方向组织相关专家公开论证,开题报告通过者,以书面形式报所在学院审批后备案。选题如有重大调整,须重新组织相关专家公开论证。开题时间距离申请毕业论文答辩日期一般不少于一年。
2.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根据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检查其学习和论文研究进展情况,及时了解和帮助硕士研究生发现和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其学业进步和综合能力发展的重要环节。专业学位中期考核在第三学期开始9月底完成。
3.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重要的培养环节,共计6学分,贯穿于课程教学、实习实践、学位论文研究等培养全过程。实践形式包括专业技能实践、职业岗位轮训、实践研究等。专业实践的组织工作应贯彻和体现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专业实践与论文研究相结合、校内(课内)实践与校外(课外)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灵活进行。
(1)依托于学校、学院建立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专业实践基地,由学院统一组织和选派学生去企业进行专业实践。
(2)由校内导师结合自己所承担的与企业合作的科研课题,安排研究生的专业实践环节。
(3)依托于校内研究所、实验室、实践平台,安排研究生的专业实践环节。
(4)研究生结合本人的学位论文选题和就业去向,自行联系企业实践单位。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保证不少于12个月的实践经历,可采取集中和分段相结合方式。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在第一学期末进行安排,从第二学期开始实践,第三学期末12月底考核。指导教师应为研究生制定详细的实践学习计划,指导其开展实践。实践期满后研究生要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培养单位组织3-5名专家,应有校外导师参加,对研究生的实践环节进行公开汇报考核,通过者取得相应学分。
五、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一)论文选题
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的技术革新、推广应用、生产管理等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要有明确的应用价值,论文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信息化、农业机械化、农业设施化等方面问题的能力。
(二)论文形式
学位论文应反映研究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可将研究论文、项目(产品)设计开发、调研报告、案例分析、发明专利、技术标准等作为主要内容,以论文形式表现。
(三)评审与答辩
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考查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信息化、农业机械化、农业设施化方面问题的能力;审查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
攻读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应至少有2名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组成,导师不得担任本人指导研究生的答辩委员会委员;学位论文评阅和答辩委员会均至少有1位专家来自校外。
六、毕业与学位
完成课程学习及培养环节,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未达到学位授予条件而达到毕业要求者,准予毕业,获得毕业证书。